5月13日下午,在将要重启开学之际,土木工程学院举办“疫情下的思考”线上专题讲座第一讲:“结构健康”实践、研究与教育,讲座由学校结构振动控制创新团队带头人张春巍教授主讲,吸引包括我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在内的近300人在线参加,讲座由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曲成平主持。
张春巍教授从大背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谈起,以17个目标中与大家直接或间接密切相关的“创新与基础设施”、“可持续城市与社区”及“健康”作为讲座交流的切入点。结合专业阐述了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威胁下关系“结构健康”存续与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土木工程结构抗灾需求与功能目标不断提升,“结构健康”被赋予的内涵和外延也越来越丰富。张春巍结合所负责的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结构振动控制创新团队”的初心与定位,介绍了团队近些年来在“结构健康”领域相关方向开展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基于本次疫情引发的专业思考,正如疫情之下健康之于人类生存之重要性,阐述了自然和/或人为灾害作用下“结构健康”之于工程结构的存毁与安全之重要性(举例,历史上美国塔科马窄桥风致颤振失稳倒塌,以及近期先后发生的武汉鹦鹉洲大桥、广东虎门大桥异常振动问题等引发对结构健康的关注,对结构健康实践、研究与认知的思考与讨论)。从对人类历史上经历各类大疫情时科学研究重大发现与突破过程的思考,拓展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领域诸多方面广泛而深入的个人思考,包括但不限于本次疫情各个阶段中对留学生(中外)、对各国抗疫对策、对时局、对全球经济等等的观察和思考。
讲座中,张春巍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来国内外生活工作经历,畅谈个人对当今世界格局、变局的认识,引申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和认知,以及“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之下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广义)”的初心的深刻思考。最后,张春巍结合现实探讨作为青岛理工大学师生的“我们”该做点什么?并阐述了对“大学使命”的重新审视,对如何培育、逐步建立“健康的大学学术生态环境”的思考以及对人民教师神圣职责的新思考,对如何培养“健康的人才”与“健康地培养人才”的思考。讲座全程充满激情,同学们积极提问,互动交流,气氛热烈。
此次报告,张春巍教授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实际,体现了“课程思政”在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方面的优势,是结合实际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具体体现。在全国疫情形势向好,即将重启开学之际,对师生们是一次思想上的全方面启发,激发了广大师生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前沿研究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在思想层面对学校的学科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张春巍教授是山东省“双一流”建设土木工程一流学科带头人,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以及青岛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市抗震防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健康监测、结构振动控制、结构抗爆抗冲击、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目前,已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发表中英文期刊论文187篇(其中SCI收录97篇),授权中、美、日等国发明专利26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及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完成人)等奖励。(撰稿:王昊、王中帅, 审核:邵先锋)